摘要:交银国际洪灏接受华尔街见闻独家对话时表示,2017年中国股市是一个最简单粗暴的行情,2018年投资的难度将非常大。未来12个月上证交易区间中位数略高于3200。明年约一半以上时间,上证仍将低于目前的3300点。
*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(微信ID:wallstreetcn),作者孙建楠。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wallstreetcn.com,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。*
「2017年中国股市是一个最简单粗暴的行情,2018年投资的难度将非常大。」交银国际研究部负责人、董事总经理洪灏接受华尔街见闻独家对话时说道。
12月12日,华尔街见闻在上海举行2018年全球投资峰会,洪灏受邀发表题为《2018全球市场最佳投资机会——2018年展望:无限风光》的主旨演讲。
洪灏的演讲安排在上午最后一个环节,虽然正值午餐时间,但2000余人的会场上座率依然在95%以上。
演讲结束后,他被各路投资者迅速包围。在这个「不可抗力因素」面前,笔者原定与洪灏的交流只能延迟。
市场瞬息万变,洪灏却给市场留下了「不变」印象——鲜红色领带、胡乱的发型、低沉的声音。
当日下午,我们约在了峰会举办酒店的会客室交流。由于坐在会场时间过久,他坚持要「站着聊」。
科技股走到了尽头?
谈到当前市场的分歧,他说道,「市场对全球科技股存在很大分歧,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今年市值增长60%,估值到了60-80倍,究竟算不算贵?」
对此,他坦言并没有确切的答案,「所有人都这么强烈看多的时候,我总是觉得人多的地方我是不会去的。」
今年科技股上演大狂欢,谷歌、苹果、Facebook纷纷成为基金投资组合的重头戏。科技股不仅在标普500指数中权重达到2000年科网泡沫最高值,而且在主动型基金持仓占比将近三成,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值。
11月底,以FANG为代表的美股科技龙头遭到大量抛售,创2016年2月以来最大跌幅,市值合计蒸发将近600亿美元。
对于科技股前景,洪灏指出,「具有媒体性质的科技公司将会受到监管的限制,不可能无限扩张,想都不用想。美国选举之后的丑闻就暴露了资讯型科技公司所处的灰色地带。」
川普当选后爆出「通俄门」丑闻,多方势力指控俄罗斯通过脸书、推特、谷歌等社交媒体,操纵并影响美国大选。修改网际网路免责条例、出台网际网路政治广告法规等声音唿之欲出。
港股A股化「盼都盼不来」
接下来,我们谈到了港股,11月22日香港恒生指数一举升破30000点大关,创下10年新高。洪灏指出,今年恆指上涨与上证50上涨是一个逻辑,「2017年市场就是一个简单粗暴的行情,上证50指数一共就是50只成分股,今年闭着眼睛买,几乎都是涨得,波动性小,回撤也不大。」
对于所热议的「港股A股化」提法,洪灏直言:「港股实现A股化是大好事,盼都盼不来!」
「虽然香港是全球最大IPO市场,但缺陷非常明显。没有恒生指数的那几十只成分股,香港市场的流动性缩减了一大半。港股行情不好的时候,成交量只有几百亿港元,几百个券商争抢,根本没钱赚。」他继续说道。
「港股行情好的时候,成交量1000多亿港币,而A股行情走好,成交量高达五六千亿人民币,不好的时候也有两三千亿人民币。所以,港股A股化能给市场带来更多活力。」
数据显示,今年年初以来,恒生指数上涨幅度超30%,跑赢全球的主要股指。自2016年2月港股牛市启动以来,上涨幅度超过50%。与全球市场比较,港股的估值仍然徘徊在地位,PE仅12.4倍,PB只有1.3倍。
洪灏认为,港股中部分内资企业已出现A股化特征——成交量大幅提高、换手率上市、价格动能特征明显等。
「但要注意,所谓的A股化只是一个修饰词,是对市场状态的比喻,这种特征并非A股独有。很多新兴市场股市皆如此。」
我于是问他,随着港股通的深化,南下资金不断涌向香港,这会否改变港股的定价逻辑,内外资是否要展开激烈的争夺?
「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市场的边际买者是谁,很多投资者在A股被称为韭菜,这些韭菜到了香港就有定价权了吗?这个逻辑根本说不过去!」他不假思索地回应。
「韭菜到哪里都要被收割的,全球所有市场的定价逻辑都只有一个。」
他笑言:「A股是全球最大的行为金融学实验场所。A股市场能赚钱的投资者,在全球任何市场都能赚!因为不仅要考虑基本面变化,还要面对各种力量的博弈。」
在此前的交流中,洪灏指出自己是中国市场中最早做市场情绪指数的分析师,A股的情绪化比较好判断,经常能带来超收益的机会。港股A股化未必是一件坏事。
明年上证交易区间在2800-3900
洪灏曾先后在麦格理、摩根史坦利、花旗、中金担任策略分析师,现在管理着60多人交银国际研究团队,「我们的研究阵容比任何外资行都要强大。」
每次与他交流,都要捕捉各种「神预测」的线索。2013年六月份,他准确的预测了钱荒的始末。他还准确预测了2014年到2015年6月中国股市泡沫的始末,被彭博新闻上称为「准确预测中国泡沫始末的人」,2013年9月,他就断言A股四年熊市虽未完全逆转为长期大牛市,但已经进入熊转牛的变化进程中。2016年年底,他曾预测2017年上证综指将在3300点以下至少徘徊八个月。
他在今年春季曾喊出「漂亮的不要命,要命的不漂亮」,直言漂亮的A股大盘股涨起来不要命,而要命的小盘股却充满了风险。
预测背后饱受非议,只有孤独可以陪伴,但并不孤单。不久前,洪灏在华尔街见闻开了一档说书节目,分享了一部近五十年美国学术界最受争议着作,该书论述IQ智力对于人在社会里成长所起的决定性作用,即智力与美国社会阶级分化息息相关。
虽然笔者很想与他讨论这本书,但还有「排队」等待採访的记者,我于是「按部就班」聊到中国市场。
他给出的核心逻辑是:中国三年经济周期正在触顶,随着信贷收缩、表外业务回表,明年A股将进入缩量行情。由于中小盘盈利增速开始回暖,明显快于大盘股,中小盘股将会跑赢大盘股。
交流中,洪灏反覆说道「明年才是真正考验投资者的一年」。
他进一步指出,今年上证50的演绎得淋漓尽致,估值优势已经丧失,明年资金轮动将回到3000只股票池中,选择难度极高。明年要关注中证500里业绩好的龙头股,市场将从今年的存量博弈切换成缩量博弈。
他从另一个角度解释称,11月15日十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突破4%,属三年来首次。管理层一拆槓桿,信用最好的安全资产先被抛售,这说明所谓安全性好的资产对应的槓桿一定是最多的。
「如果说上证50背后一堆槓桿,我一定都不感觉奇怪,所以我坚持要和市场普遍共识逆向而行!」
洪灏在华尔街见闻峰会演讲中指出,表内表外业务高达350亿以上,而中国GDP整体规模70-75万亿。因此在清算槓桿对应资产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对资本价格运行压力,这种压力已经显现。随着降槓桿、信贷增速减缓,市场利率中枢将保持高位,这样的宏观环境很难很快地看到大牛市的出现。
交谈中,他再次说道:「2018年对市场的把握难度将非常大。」
我于是问,这代表「逢8必乱」的预言成真?
「我不敢给出这个定论,但9.6年是一个完整的太阳天文周期,现在中国经济正式经历着最后一个三年周期触顶向下的阶段。中国的放缓、去槓桿的影响全世界都将感受得到。」
那么,明年A股将演绎怎样的行情?
洪灏预测,2018年将和2017年像,未来的12个月上证交易区间和今年的模型结果类似,区间的中位数略高于3200。此外,明年约一半以上时间,上证仍将低于目前的3300点。
对于如此「大胆」的预测,他补充说:这么做有很大风险,因为策略师预测不会把点位和时间同时讲出来,这是个大忌讳。要么只讲点位,要么只说时间。
「Iamwillingtotake!」
最后,他谈到对海外股市较为乐观,一旦川普税改成功,美国的财政赤字就会扩大,美元一定会走弱,新兴市场的股市必将攀升。
访谈结束后,洪灏再次「提醒」:2018年绝对跟大家想像的完全不一样,不要追随所谓的市场共识。